个人简介
王惠敏,法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
大学生涯回顾
我于2010年9月入学中原工学院,那时的我和大家一样,懵懵懂懂的加入了很多社团。比如参加学校社团联合会新闻采编社,做文字记者。时至今日,给我印象深刻的依然是当年给我授课的各科任课老师们:循循善诱的《法理学》付琛瑜老师、热情而又耐心的《刑法学》张秋芳老师、讲授内容高大上的《国际法学》李尊然老师、严谨认真的《民法学》马东升老师、知性优雅的《经济法学》张金艳老师,还有《行政法学》丁媛老师、《法律思想史》王为东老师、《经济法学》张冀鹏老师、《法理学》蔡振亚老师、《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杨树林老师、《刑事诉讼法学》罗永辉老师、《宪法学》余艳敏老师等等。
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基本的法学学习思维和方法。当然,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毕业时,时任院长王肃老师在毕业分享会上的发言对我触动很大,对我后来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科阶段初期,我的职业发展定位并不是很清晰。随着当时宿舍舍友的考研影响,我也加入了考研大军,目标院校是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后来由于自己努力程度和复习方法的问题等原因,最终名落孙山。幸运的是,后来调剂到了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职业生涯体悟
2020年6月,我博士毕业后入职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2021年9月,我去北京做全脱产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9月,我重新回到学校工作。截至目前,我职业生涯主要从事的是科研工作,授课只有一个学年。
我想和学弟学妹分享的主要是个人的职业生涯的选择问题,即本科毕业到底是直接通过法考考取公务员、做律师还是考上硕士研究生再考公做律师,甚至读博士研究生深造去高校做理论研究?
很多本科生都想要考研,但你是否思考过“学术研究”这个词语?本科阶段的培养会看分数,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主要是学术思维,考量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这个区别学弟学妹们首先要清楚。就学术研究而言,打个比喻,如果把博士毕业作为学术研究的本科阶段,那么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则处于中学阶段,而本科阶段的学术研究是小学阶段的水平。
就我而言,本科阶段大三立志于读研,没有准备法考。所以,研究生阶段先是通过法考,后面才想着发表一些小论文。这里,建议大家根据个人能力。如果本科阶段精力充沛,法考考研可以同时准备;如果没有把握,则果断有所取舍。研究生阶段的论文发表不仅让我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重要的是为我后来考博提供了学术上的支撑。当然,申博之路并非一路平坦。因我是法律硕士(法学),没有具体研究方向,所以先是徘徊犹豫专业的选择问题,同时结合可能的学校等因素,我选择了武汉大学刑事诉讼法。由于申请考核制,自己早早开始了专业方面的阅读。可最后博士导师名单出来,自己要报考的导师并不在名单里面,我又开始了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刑法学(这个是自己最原始的感兴趣的专业,但是担心竞争激烈不敢报,没想到最后又回归刑法专业)。当时的博士是考试制,硬着头皮,在有限的三个月时间内恶补刑法专业知识,当然还有英语、基础知识等。最终,成功以第三名的成绩顺利上岸(招13个人)。
博士阶段主要围绕毕业资格论文的发表和博士毕业论文两大块来进行。读博的过程其实更是大量集中的学术思维训练过程,除了博一修完相关的政治、英语、专业课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论文的路上。这期间几乎每一个博士都很焦虑,因为它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写,而是完成这个论文才能毕业。我们知道,一篇论文从确定选题到写作再到具体的投稿录用是一个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博士生都很焦虑、忐忑。当然,完成毕业资格论文之外,还有博士毕业论文,这个通常至少十几万字,有的甚至高达三、四十万字。字数只是一方面,这个写作过程还要经历开题、预答辩、外审、答辩、修改提交等环节。当然,学术能力强者可以尽可能的多发表,高校人才引进待遇的高低主要根据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定。
进入高校,随之而来的就不止是论文了,还包括教学、申请课题以及一些其他事务。当然,受单位领导的支持鼓励,期间我又去北京做了全脱产博士后科研工作。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很短暂,在规定的时间内,除了要完成博士后工作站的相关工作任务,还要完成原单位指派的科研任务。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有矛盾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协调好不同矛盾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经过这几年的学术训练,我发表了一些核心期刊论文,并有幸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部项目等课题。当然,这些距离一个成熟的学术研究者来说还很远。
寄语学弟学妹
2010年至2014年在母校学习、生活了四年,那时的我也总会吐槽食堂的饭菜,宿舍的条件。但是如今,校园的一草一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已经成为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转眼间,我已经毕业十年了,能和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成长生涯故事,倍感荣幸。在这里,主要想从两方面与学弟学妹们共勉。
第一是做人。学习做人的关键是向他人学习,向榜样学习。埃德蒙伯克曾经说过:榜样是人类唯一的学校,此外没有别的学习场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走上社会,开始了与人认识交往的过程。在社会中,我们每天要面对计算得失、辨别对错。很多时候并不是需要我们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是在于你用所学去辨人并从之改之的过程。这个辨、从、改其实就是做人的过程。通过学院开展的校友生涯故事汇活动,我们肯定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校友,他们离我们很近,温暖而亲切。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并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
第二是做事。现在流行的词汇有躺平、社恐、内卷、摆烂等,表达了当代年轻人的焦虑。我们为什么焦虑?因为我们既卷不动也不愿意躺平。为什么内卷?因为太急于求成,宁可花时间去涂抹装点自己的简历也不愿意去花一番功夫研究一个真问题,写一篇好文章。为什么躺平?因为努力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法科生来说,成长周期相对较长,很多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内卷虽然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装点出华丽的外观,却无力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唯有长期脚踏实地的积累才是制胜的根本之道。
如果你正在躺平,或者想要躺平,请你记住:躺平、社恐、摆烂只能作为生活的调侃,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在内卷的道路上偷偷努力!躺平不仅会躺出一身赘肉,更会躺出你的惰性和油腻。希望你奋起直追,给自己未来无限的机会和可能。不要计较个人得失,正确看待“小我”与“大我”,坚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借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希望我们把努力取得的骄傲先献给自己,抱进取之心工作,怀感恩之心生活!
最后,祝母校越来越好!祝大家平安、健康、顺利!(通讯员 王惠敏 审核 陈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