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了《2023年5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我院罗宗奎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问题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8BFX171)通过了结项验收,证书号:20231874,鉴定等级为良好。该项目于2018年获准立项,研究历经5年,共发表阶段性论文成果5篇(其中SSCI检索论文1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2篇),最后以近30万字的研究报告顺利通过结项。
该研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问题,通过非遗商标保护相关媒体报道数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非遗商标申请与注册数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非遗商标纠纷司法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研四大部分的实证分析,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总结,并进行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以及相关国际条约、国外相关立法例,最终提出“排除+统一利用”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包括在《商标法》中增设非遗符号禁止使用条款的建议,完善现有不良影响条款的措施,以及构建“非遗符号数据库制度”的建议等。该研究对非遗商标保护相关理论的反思,以及全面和深入的第一手实证研究资料,不仅对立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亦有助于司法机关的个案裁判,也能为有需要的非遗项目传承者、管理人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通讯员 吴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