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法学与涉外法治(知识产权)学科方向建设,强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水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3月14日,我院成功召开人工智能法学和涉外法治(知识产权)学科方向团队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特邀我校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韩赤风教授出席,院长王肃教授主持会议,相关学科方向导师与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会。

会议开篇,便明确了组建人工智能法学与涉外法治(知识产权)学科特色团队的重要计划,旨在整合学术力量,推动学科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韩赤风教授在会上发表重要观点,指出促进法学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交叉融合、推动学术成果产出,应从案例研究作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包含问题提出、案件介绍、法院判决及专业评析四个部分的案例评析体系,确保体例统一、结构严谨,为后续研究筑牢基础。同时,全面把握当前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广泛涉猎尚未转化为法律的相关政策与官方文件、立法领域前沿动态以及国内外学术研究最新进展等多方面内容,进而精准提炼研究目标。

在会议讨论环节,教师与研究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董威颉博士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数据流动法制规制问题,并对人工智能与数据关系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探讨;余艳敏博士就研究过程中在文献查询、数据查询及核实等方面遇到的疑问进行交流;罗宗奎副教授立足现实,强调数据收集在未来研究中的关键地位;高金娣副教授结合海外商标抢注等热点事件,指出不同国家商标法研究的重要价值;陈铮老师和王晓辉老师均建议积极寻求专业知识指导,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基本原理;杜爱霞老师则倡导拓宽视野,广泛收集最新数据,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讨论结束后,张金艳教授提出推进人工智能法学和涉外法治(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培育优秀人才的具体路径,包括开展高质量学术讲座,激发团队创新活力,高质量培养研究生,同时将研究计划细化落实,保障学科方向研究稳步推进。付琛瑜副院长也就数据收集问题给出了解决建议。

会议最后,王肃教授进行全面总结。他着重强调资料收集的重要性,要求深入且全面地掌握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紧密跟踪国家政策最新动向,突破思维局限,从技术、哲学、法律及社会等多元视角进行思考。王肃教授还鼓励对相关领域有兴趣的研究生提升快速提炼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团队协作,争取产出丰硕成果。
此次座谈会为我院锚定知识产权+电子信息双特色,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法学和涉外法治(知识产权)学科方向建设凝聚了智慧、明确了方向,有助于提升学院学科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于进一步助力我校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具有重要意义。(文/渠颖;图/徐向前;审核/张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