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2003级法学本科优秀校友、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李耀跃教授在龙湖校区为师生作《类案判断与近代中国地方官僚群体的法律思维》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系我院研究生创新教育暨龙湖法律讲堂的重要活动,也是我校70周年校庆与法学教育30年、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10周年院庆期间优秀校友回母校系列活动之一,对于进一步促进优秀校友反哺母校、加强与母校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讲座由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金艳教授主持,学院全体研究生参与并进行学术交流。

讲座伊始,李耀跃教授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为切入点,点明“类案”的内涵及其在当代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强调对类案判断方法论的探讨已成为法律职业群体共同关切的重要命题。
随后,李耀跃教授将视野转向历史深处。他援引董仲舒在春秋决狱中的“私为人妻”一案,深入剖析了古代中国“德主刑辅”的司法传统,阐释了德治思想在裁判中的核心作用。继而,李教授通过对近代“中比合办临城矿案的准与驳”的解读,生动揭示了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官僚群体,如何在具体案件中运用权力进行裁决,其法律思维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治”大于“法治”的现实。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金艳总结发言时指出,李耀跃教授的讲授旁征博引,融通了法理学、哲学与文学,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她强调,治学当以史为鉴,要善于对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文化“去粗取精”。她鼓励同学们在面对重大案件时,不应机械援引条款,而应具备权衡利弊、综合评判的智慧,并期望全体师生在科研道路上既要广泛涉猎,又要深耕专业,时刻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

本次讲座是一堂深刻的法治宣传教育课。李耀跃教授引导师生穿越历史的帷幕,系统审视了中国地方官僚法律思维从传统向近代的演变轨迹。这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类案判断”这一司法技艺背后深厚历史底蕴的理解,更激发了大家对于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深层思考。对于未来的法律人而言,理解我们的法律传统从何处来,才能更清晰地看清我们将往何处去,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在新时代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历史使命。
(通讯员 王者 摄影 陈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