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本科生教育  科学研究  学科与研究生  师资队伍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与研究生>>学科建设>>正文

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27 点击:[]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中的指导作用,12月25日,作为主任委员单位,我校成功举办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河南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二级调研员蔡弘,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夏元清,研究生处处长郑慧凡,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王肃教授和其他教指委委员,河南省各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点负责人参加会议。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硕士生导师列席会议。领导致辞由郑慧凡主持。

夏元清在致辞时指出,学校始终坚持对法学类专业硕士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培养,知识产权特色法律硕士培养已经形成差异化法律硕士培养的“中工”模式,在全省具有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他表示,学校将在河南省教育厅领导下,全力支持配合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工作,认真有序组织好、保障好教指委各项活动开展。希望各位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深入探讨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方法和新目标,以期培育更多杰出的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学校也将以承担主任委员单位和开展研讨会为契机,不断探索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突破,力求将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打造成特色化、标杆式建设样板。

蔡弘讲话指出,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责任。近年来,在“三个调整优化”的战略指导下,我省法学类专硕培养注重德法兼修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研究生教育十大行动,突出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探索“专业学位+能力拓展”育人模式,形成跻身国内一流、富含中原特色的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造就一大批信念坚定、德法兼修、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卓越法治人才,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加快法治河南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今天,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研讨主题,契合国家和我省研究生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势,特别是将深入探讨法学类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提升、涉外法治特色人才培养及知识产权硕士培养等问题,适应了我省法学类高等教育当务之急。

第二阶段主题研讨环节由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王肃主持。

第一环节研讨主题为“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之实践能力提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郭书山、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院长王君健、信阳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副院长张玉鹏、河南理工大学法律硕士点负责人王丽娜、我院党委书记曲光华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指出目前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面临实践课程设置单一、实践参与深度不足、实习单位选择的局限性、能力考核机制不完善等诸多困境,要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习管理机制、拓宽高校考核范围等手段实现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院长魏雷东进行评议。他强调了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指出在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具备扎实实践能力的法学专业人才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需求,关乎着法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法治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大力培养应用型法治人才,补足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短板,提高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率。

第二环节研讨主题为“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之涉外特色培育”。郑州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李建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副院长万钧、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杨红朝、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杜勤分别发言,大家指出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涉外特色培育要改革课程设置和培育模式,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建立“双师+”、校内涉外联合的人才培养新平台,培养政治性、国际性、实践性齐备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李林启评议。他指出高校要在尊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改善培养模式,把握国家需求才能打通人才输送渠道,从学术讲座至培养平台体系建设都要贯彻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第三环节研讨主题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人才培养”。河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志伟、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国坚、我校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金艳依次发言。大家强调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打破形式大于内容的窘相,严格规范导师聘任、选拔、考核和晋升制度,通过高校间的合作共享实现有限课程资源的利益最大化,抓住专业人才缺口新机遇的同时积极应对无经验可循的新挑战。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穆中杰评议指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要认清如何看、如何办、如何评三大难题,如今的知识产权专业学位不同往日,要求各高校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质量;知识产权专业学位要与法律硕士进行区分,避免同质化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要有所评判,在交流和探讨中才能不断进步和完善。

会议最后,主任委员王肃讲话并部署近期工作。他强调,关于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专业性、职业性和特色化的培养定位。专业性要求知识体系建构要扎实、课程规划要合理;职业性要求研究生培养需对应社会中的相应岗位;特色化则要求各高校要避免同质化培养,要放大自身区域、资源优势。二是坚持开放多元、创新融合培养的基本原则。不能封闭培养,要坚持院校地协同、校校协同、校企协同。要讲究方式方法创新,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才能满足社会亟需。三是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坚持培养方案校内校外联合制定、课堂教学双师同堂落实、提升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建立校内校外培养基地、毕业论文学术性导向突出和用学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重、案例分析要有理论内涵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四是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要注重对法治人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考核与评估,提前规划,分步实施。五是有力的培养保障。要结合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和指标,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和水平,不断将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思考和经验性总结都转化为教研教改成果并及时推广,要不断加强研讨,形成规范与标准。

   

此次会议是我校作为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以来,第四次举办相关研讨会议,旨在借助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河南省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提出有思想、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贡献经验和智慧。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我校法学一级学科和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力和影响力,我校将在河南省教育厅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我校在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应有的作用,更好助力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通讯员:张金艳/王楠楠 摄影:李志豪)


上一条:深度解读相邻关系,共筑和谐邻里社区——我院师生深入基层普法宣传 下一条:我院副院长张金艳教授受邀参加“知普中原-2024”河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巡讲活动”

关闭